Lecture 19 不朽性 II:生命的价值 I
Chapter 1 什么样的生活值得永亨?
上一讲初步介绍了永生其实是坏事,依据威廉姆斯的说法,无论如何,生命的无线延续终将走向无聊,进而发展成难以忍受。那么是否存在一种生活可以让永生成为好事呢?
是否存在一种生活方式,既不老也不死同时还不无聊(boredom)呢?
Chapter 2 无聊可以从永生中根除的吗?
圣经中的玛士撒拉(Methuselah)活了九百六十九岁。
假设玛士撒拉并没有衰老,只是不死,他仍然保有年轻时的记忆。他能否忍耐长时间重复一件事,哪怕是他喜欢的事呢?
或者说他能够不定期的更改自己的喜好,那这种变更似乎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规律行的重复,他有是否会对这种重复感到无聊呢。
Shelly的观点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会有变得无聊的一天。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周期性的清楚记忆,可是这就回到了人格一致性的问题上,清楚记忆后的我还是我吗?这种生活是我想要的。
我的想法:
1. 可能性一
会不会变得无聊取决于是否变得可预期,且预期的准确率很高。
可以认为是学习接受信息的熟练度(L)。
假设世界或者说人类的创造速度足够快,也就是能够提供丰富的新的信息(D)。
当 D >> L,新产生的信息远多于人的学习速度,在掌握学习深度不足以产生无聊的感觉的时候,新的信息就出现了。这样会不会产生从根本上扼杀无聊呢。
当然,也有可能我会从根本上,即获取信息本身这件事感觉到无聊。
2. 可能性二
可不可以采取一种让人仅仅能活着,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感受或思考无聊这种情绪的生活方式?例如,让人想机器一样严格按照规律进行生活、教育。没空思考是否喜欢、厌恶,无聊、刺激。
3. 无聊的可能
对最近本的生活必须感到厌倦,例如吃饭~ 吃了一千年的饭,吃烦了。
按照Shelly的观点,永生是不好的。那如果有一种方式能让我们自主喧杂而何时死亡,又怎么样呢?
朱丽安.巴恩斯(Barnes, Julian)在《梦》中讨论了这个问题……
Chapter 3 是什么让美好的生活美好的?
以上讨论中种种永生的生活方式不可行的原因是它们缺乏了让活着是好事的本质的好。由此,我们需要讨论幸福的本质(the nature of wellbeing)是什么。
通过常识可以将幸福归纳为:
- 工具价值(instrumentlly valuable):结果有价值,结果是好的
- 本质价值(intrinsic value),本身就是好的
也即:
- pleasure 快乐
- pain 痛苦
由此得出一种理论,幸福是--享乐主义(hedonism):回避痛苦,享受快乐
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吗?
Chapter 4 享乐主义(Hedonism):快乐足够用来定义美好的生活吗?
享乐主义可以通过计算来衡量我们的幸福:
幸福=快乐-痛苦
尽管具体的测量,估算不像公式这么简单,但是这个快乐、痛苦这两个因素是否能够完全决定幸福。
Shelly的观点是否定的,他认为,幸福并不能仅用快乐和痛苦就能衡量的,还存在着更重要的因素组成幸福。
Chapter 5
罗伯特.诺奇克(Nozick's Experience Machine)的体验机器:完美的漂浮生活
诺奇克假想了存在一个完全真实模拟现实的机器,你可以在这个机器里体验一切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物,包括危险性的行为,化学,攀岩。你将能真实的体验到这一切,拥有所有现实生活中有的,而且没有不真实的感觉。
黑客帝国 the matrix
你是否愿意在这个机器中呆一生?
Chapter 6 结论
答案是否定的。生活在这个模拟机器中并不能给予我们幸福生活中重要的一环。那么
还有什么呢? What else might be?
思考:
可能性(possibility)。当我们漂浮在这个机器中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切可能获得的最好的。同时,我们失去了遇见“未知”的可能行。这种可能性既可能是幸福也可能是痛苦,更有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它的结果是非封闭的,不可测的。
- Barnes, Julian. "The Dream." In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 ½ Chap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