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8 柏拉图 III:灵魂永生的论证(续)

书接上回,关于回忆论的反驳:

  • Shelly‘s Objection

常世的部分激发我们思考型相(Form)。


  • 柏拉图的反驳

即使回忆论能证实我们的灵魂在我们出生前就存在,循环论依然有一个问题:如何证明灵魂在肉体消逝后依然存在,不会随着肉体的消逝而消失?

  • 单一论 Argument from simplicity

    • 只有由部分组成的事物能被毁灭。
    • 只有可改变的事物是由部分组成的。(Taking its parts apart.)
    • 不可见的事物不能改变。
    • 所以,不可见的事物不可改变。
    • 灵魂是不可见的。
    • 所以灵魂不能被摧毁。
1. Only composite things can be destroyed.
2. Only changing things are composite.
3. Invisible things don't change.
4. So: Invisible things can't be destroyed.
5. But Sould is invisible
6. So Soul can't be destroyed

天下之至柔,驰骋①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②,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③及之。

-- 道德经

型相是永恒的,不可见的,不可变的(Forms are eternal, invisible, changeless)。

斐多中柏拉图的原句是“Soul is indestructible or nearly so."

书中,苏格拉底的弟子Simmias对上面论证的前提4提出的反例(counterexample)是:

音乐是不可见的,但确是可更改的。

对这个反例的一种驳斥方法是质疑音乐和灵魂的相似性(Crticise analogy),进而论证音乐这个反例是不成立的。

由此,引出我们对相似性的讨论,即对不可见性(invisible)的定义,Shelly在课上给出了三种定义:

invisible

1. can't be seen (视觉上的不可见)
2. can't be observed(五感上的不可察觉)
3. can't be detective (不可探查)

斐多中,Simmias提出的反例是基于定义1,音乐仅仅是视觉上的不可见,但可以通过听觉来直接感知。而苏格拉底认为定义2,不可察觉的事物才是不可见的,所以音乐的反例并不具备反驳不可见实物不可改变的条件。

但是,即使对于定义2,也有无线电作为它的反例。无线电可探查,通过收音机,但同时,无线电也可被破坏。很显然,即使采用定义2,前提4也不是一个有效的例证。

那么考虑定义3会怎么样,不可见的事物指的是不可探查的,不仅不能通过无感来感知,也不能通过现存的手段来检验或者衡量?

虽然采用定义3就能保证前提4的有效,但是对于前提5确出现了问题。灵魂真的不可被探查到吗?

显然,根据之前关于灵魂存在吗的讨论。如果灵魂存在,灵魂和身体虽然是可分离的,但却是交互感应的。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灵魂对于身体的影响感知灵魂的存在(You can detect the soul trough its effects on the body)。就像我们用收音机感知无线电波一样,我们用身体来探知灵魂。所以无论采用对不可见的哪种定义,单一论都不能证明灵魂的不可毁灭性。

采用定义3还有一个风险,即它很可能从根本上否定了灵魂的存在,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来探查感知灵魂,又怎么么能证明它的存在呢?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