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ture 26 自杀 III:自杀的道德评判以及全章总结

  • 不能局限于自杀者本身,应该考虑被影响的人
    • 家属和朋友

功利主义对自杀道德性的考量(Utilitarianism on the Morality of Suicide)

  • 功利主义,
    • 以结果来作为衡量自杀道德性的唯一标准。
    • 在自杀理性的基础上加上对家人的影响
    • 结论:中立
      • 取决于具体的结果
      • 可能好,可能坏

例如,你死亡的结果将影响你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情况影响都是坏的。如果你是一个年轻的父母得了很痛苦的,有孩子需要抚养,那么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你活着的结果对你可能是消极的,对你的孩子是积极的,而对孩子积极的部分大于对你自己消极的部分,所以这个时候自杀是不符合道德的。相反,如果你是一个年老的人,得了绝症,你自己觉得很痛苦,想自杀,你的子女因为怕失去你而反对你的决定,但同时,你的疾病为子女添加了经济和时间的严重负担,这个时候,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你的自杀是符合道德的。

功利主义的观点并不总是能够让所有人认可的,人们认为结果不应该是道德评价的唯一标准。


义务论和禁止伤害无辜(Deontology and Prohibition against Harming the Innocent)

  • 义务论
    • 结果不是道德评价的唯一标准,还有其他要素
    • 伤害无辜者是不道德的,即便结果是好的

科幻实验室 (Science-fictiony Lab)

  • 五个需要不同器官移植四的患者在医院里
  • 一个健康的人适合所有患者的器官
  • 是否杀了这个健康的人,去拯救那五个患者
  • 功利主义:符合道德是对的

  • 义务论:杀死无辜者是错的

    • 如果接受义务论,那么自杀是不道德的。
    • 自杀,我杀了自己,我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所以是错的。
  • 义务论的两种解释

    • 禁止对其他人的伤害。道德只关注我如何对待他人,不关注我如何对待自己。我是为了自己杀的自己,没有伤害其他人
    • 我没有伤害任何人。我只是从总体上伤害自己,使我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没有违反禁止伤害原则

将同意原则纳入自杀(Factoring Consent into Committing Suicide)

另一种对义务论禁止伤害原则的解释:

  • 同意原则
    • 自杀时我获得了自己的同意
    • 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通常情况下道德禁止我们做的事。例子:截肢,拳击比赛都允许别人来伤害自己

反驳:允许别人杀了我,这种情况即使获得了我的允许,杀我的人还是不道德的。

  • 同意原则升级
    • 出于自愿
    • 知道后果
    • 心智正常
    • 合理性
    • ……

结论:中立。自杀是否到的依然去决定于具体情况。


概括和总结 (Summary and Conclusion)

死亡的本质,这节课更多给了我们认真审视死亡的机会

  • 常识背后的逻辑:认为有灵魂 <- 可以永生 <- 死亡恐怖 <- 生命美好
  • 永生是坏事
  • 唯物主义:我们只是机器,有着许多高级功能的机器,可以思考,可以爱
  • 恐惧死亡?对死亡的恐惧是不合理的。死亡可以令人遗憾

面对死亡时不再有恐惧和幻想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